有你--真好
我们有一份幸福来自父母,他们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家,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,给我们备至的问候,给我们最伟大最无私的爱,因为有他们,我们才会成长,才会长大,才会有你们多幸福与欢笑。人的一生,有这样的陪伴是必须的,有这样的陪伴是幸福的,是满足的……
读书之所以是一种乐趣,并不在于作者告诉你什么,而是因为读书使你积极思考。在作者的书里,你的思想在书里驰骋,你的思考有可能比作者的文笔更好,更详细这样一来你不仅从书中了解世界,体验作者的生活,你也会重新认识你自己。但是,只有诚信读书,读书才能成为一种乐趣。假如你因阅读而变得高尚聪明善良文雅,读书就不再是一种负担!
把简单做到极致-你就成功了
阅读提高
雅敏阅读-夏至,从来就被赋予神意。
早在周代,夏至就意味着一场祭神大典。《周礼春官》载:“以夏至日,致地方物魈。”司马迁的《史记封禅书》则曰:“夏至日,祭地祇,皆用乐章”。夏至祭神,其旨在于消除荒年、饥饿与死亡。唐宋之时,夏至和冬至,都是百官公休的假日。这一天,妇女们互相赠送折扇、脂粉等什物。《酉阳杂俎》说:“夏至日,进扇及粉脂囊,皆有辞。”“扇”者,借以生风;“粉脂”者,以之涂抹,散体热所生浊气,防生痱子。
旧时朝廷,每当“夏至”之后,皇家则拿出“冬藏夏用”的冰“消夏避伏”。从周代始,历朝皆沿用,竟至成为一种制度。
在我心里,夏的神祉更像是那炽热而明亮的阳光。这是一年之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之时。夏至正午的阳光,莫名令我想起端午或端阳,夏至和端阳,这两个紧相毗邻的日子,都一样发散着光与热。
端午节,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。五月的第一个午日,正是登高顺阳之日,故端午又称“端阳”。端阳,源于古吴越龙图腾崇拜的部族举行祭祀,划龙舟与食粽乃数千年中国民间风俗。后世因屈原于是日纵身汨罗江,亦以此纪念那一缕高洁而孤独的诗魂。
今人以为粽子为端午独有,其实,此物曾属夏至。
粽子,旧称“角黍”。角为形,黍为质。粽之所以为角形,乃源于先民以牛或牛角祭祀的流风遗俗。南朝《荆楚岁时记》云:“夏至节日食粽,周处谓之角黍。人并以新竹为筒,楝叶插五彩系臂,谓为长命缕。”唐宋时,粽子始以糯米制,其意亦带康健的祈福。按《吴郡志》记载:“夏至复作角黍以祭,以束粽之草系手足而况之,名健粽,云令人健壮。”
夏至是一束光,是一道色,更是一种味。在我的记忆里,夏至是酸酸的杨梅汤的味,也是青皮苹果李的味;是一杯清酒的味,也是一畦蔬菜的味。
端午的餐桌,自然有一种夏至的味道。紫苏黄瓜,酸菜辣椒,蒜籽蓊菜,红苋菜,特别是那一分为二的盐鸭蛋,色彩鲜艳,对比很鲜明。有一回,我读到儿童文学作家李少白先生的童谣:“鸡蛋白,鸡蛋黄,白云抱个小太阳。”立马就想起端午节剖开的那枚盐蛋,想起那枚由一圈蛋白环绕着的深红色、流着油的蛋黄。
熟话说,冬至馄饨夏至面。夏至吃面,系古老而普遍的民俗。民谚说: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。”清代《帝京岁时记胜》载:“是日,家家俱食冷淘面,即俗说过水面是也,乃都门之美品。”
夏至所吃的面,南北各地各有差异。阳春面、干汤面、肉丝面、三鲜面、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不一而足。何以“夏至”如此钟情于面食? 一方面,以“一天短一线”寄白昼渐短之意,另一方面,这与暑热到来后人们的饮食调整也有关系。
夏至之后,有所谓“三伏天”的到来。何谓三伏?伏者,潜伏也。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,第四个庚日为中伏,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。其中,初伏十天,末伏十天,中伏则或为十天,或为二十。三伏天,人们很容易食欲不振。此时,热量低、易制作、又清凉的面条往往成为家庭主食的首选,特别是对北方而言。由是,夏至面亦称“入伏面”。再有一层,夏至正是麦子新收、面粉上市之时,此时吃面亦指尝新。
夏至吃面,亦宴饮。有一个成语,叫杯弓蛇影。这个始于汉代的寓言故事,其具体的故事时间,正是一年夏至。
夏至一过,一天热似一天。如同冬至一过,一天冷似一天。冬至之后,会有“数九寒天”,会有“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”的“画九风雅”。那么,夏至之后呢?也有“夏九”之说。稍稍遗憾的是,“夏九”的流传远不及“冬九”那么广泛。
现刻于湖北老河口市禹王庙的《夏至九九歌》堪为“夏九九”的代表。道是:“夏至入头九,羽扇握在手;二九一十八,脱冠着罗纱;三九二十七,出门汗欲滴;四九三十六,卷席露天宿;五九四十五,炎秋似老虎;六九五十四,乘凉进庙祠;七九六十三,床头摸被单;八九七十二,子夜寻棉被;九九八十一,开柜拿棉衣。”
忽而觉得这些韵语所凝所聚者是如此深厚,既是由盛夏而初冬的气候轨迹,又是由驱热到御寒的人间图景;既是诗意的数学,又是数学的诗意;既是缘于民间的节气歌诀,又是俯仰天地的生存智慧。
相关文章---
- 2023/04/28教育的底色-互相成就,精诚合作,共同努
- 2023/04/28水的情怀
- 2023/04/26生活中最狠的七个“潜规则”!
- 2023/04/26阅读提高:富人思维